8.6.09

從始皇陵到馬王堆


有些事情,我們總忽略了當中的仔細。不是大意,而是確確實實無想到。由想親睹直到親臨西安親終於眼看到矗立在陪葬坑內的兵馬俑,我一直都沒想過當年中國的考古專家用什麼方法探得清楚陪葬坑的面積而在坑上建起博物館。仿佛一切都理所當然。

據導遊先生說,當時學者是用「洛陽鏟」這工具去測量陪葬坑的面積範圍。咦!聽到「洛陽鏟」三字著實嚇一跳哩!第一次知道「洛陽鏟」這個名字是早年看內地很火的盜墓小說【鬼吹燈】而知道它乃著名的盜墓工具之一,因為幹的是不見光的勾當,故成了傳聞中一件非常神秘的盜墓工具。看書,得知它是銑的變種,實物相片也可在網上找到。估不到這件工具也是國家考古工具之一,還有份用來探勘始皇陵陪葬坑的大小,真的匪夷所思。

哈哈哈,查實洛陽鏟並非像叮噹百寶袋內的工具般神奇。據倪方六著的【千年盜墓筆記】所說,陪葬品在泥土下歷千年氧化,或是當時夯土和回填土,曾經特別處理過〔炒、煮、混了鐵、燸米泥等等〕,令到附近的土質也一樣起變化,變為線索。洛陽鏟的原理,就是把地深處的泥土挖出來,專業的盜墓者就可憑泥土的成份就知道地底有沒有大墓。亦因為如此方便,又易於攜帶和收藏,所以能成為盜墓者必備的工具之一。將「洛陽鏟」這工具由歪途撥回正道,想來發明此鏟的人做夢都無想過吧!當然,那時候考古在官方都尚未普及。

導遊先生曾跟我們說,自馬王堆古墓考古意外發生後,官方經已喊停境內的考古工程,包括始皇陵和武則天唐高宗合葬的乾陵,在短期內也不會發掘,可能今生今世都無機會知道見到花了五十多年而築成的乾陵在反盜墓的裝置和構造有幾複雜,墓中還埋藏了什麼稀世稀奇的珍竇,還有武氏的遺體至今是不是未腐爛完好保存下來〔回來後翻查資料,乾陵發掘計劃是周恩來否決的〕。關於這一點,既感到可惜也感到懷疑。因為從網上也可看到各地考古工作的最新發現的進程等消息,怎麼跟導遊先生說的不一樣?

找資料,才知道各地的考古工作仍然斷斷續續的進行。為的是保護那些被盜墓者胡亂破壞而曝了光,然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的古墓。國家的考古工作,原來首先是為了搶救和保護曝露在空氣的明物。至於那些明確卻仍未曾受破壞的古陵墓如始皇陵及乾陵,便由其繼續沉睡在地底。畢竟現今世界又未有方法和技術令地下發掘出來的千年明物不受氧化喎,勉強打開陵墓只會破壞裡面的明物。

不禁嘆息整件事蒼涼又可悲。可敬又可憫。

一次又一次的提及,是因為真的覺得好可惜呀。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參觀古陵墓,一方面驚嘆古人的厲害的文明,一方面就慨嘆這麼多匪夷所思的技術卻在天災和人禍連連的大地上失傳。多麼悲哀。

測到秦陵地宮內有大量水銀在模擬的江川內流動,我想到的,並非高濃度的水銀在當時是怎樣煉成,而是那些負責煉水銀的工人和官員在煉製水銀時穿戴了什麼防護衣物或吃了什麼「秘藥」才接近大量水銀卻不致中毒?地宮在地底深處,當時那些工匠和苦役靠的是什麼方法能在空氣不流通的地宮中作大規模開鑿修築?地上的空氣,是怎樣傳帶到地宮深處?至於選為始皇陵的廣闊土地,有沒有沼氣呢?始皇陵夯土高百多米,是怎樣堆成?保護地宮的一切防盜和防腐技術,又是怎樣構思造成?

看書,指馬王堆出土震驚世界的大量明物中,就有一具歷二千多年仍不腐不化的女屍,還有一件不知是什麼原料織成卻不到一兩重的「大衣」。

而漢武帝的茂陵,一些史籍記載,都指漢武帝的陪葬品中,就有一條醫啞巴的藥方。如果那藥方是真的存在過,就真的神得出奇。

以前的人,以前的技術,以前的文明,不可思議。

看了書,更想去馬土堆那邊走一轉,看明物,看古屍。

跟媽聊天,才記起十年來先後參觀過一些國內著明的陵、墓、園、塔。曲阜的孔林看孔子的墳和其家族墓地;北京的十三陵;拉薩布達拉宮內一座座鑲滿寶石瑪瑙安放活佛肉身的靈塔。然後,有我曾計劃去看的西夏王陵。。是巧合還是潛意識裡對喜歡看古人的陵墓呢?嘿嘿,兩度參加過本地墳場導賞團的我,不必說一定是那個答案了。

不過,看陵墓賞明物而令我感受深刻,真的是這一趟西安之行。

編集古代盜墓紀錄,集正史野史而湊成的可看倪方六著的【千年盜墓筆記】;由各地博物館及專家撰寫的,可到中央圖書館九樓考古類目有書不少內地古陵墓發掘資料專書。有興趣可找找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