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

【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

More about 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 看這本王丹的近作〔其實已是2007年發行〕是緊接著【獄中回憶錄】看。兩本書書寫時間相距了十多廿十年。其間,王丹經歷了再次身陷囹圄,然後保外就醫放逐出中國領土,身處美國繼續學業,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博士課程。
由於跳看了他中間十多年的著作,所以,當揭開這本【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書時,第一時間竟是驚訝他筆鋒的改變,不知就裡,大概以為是兩個不同的人撰寫的吧。打個比喻,二十歲仍在內地的他文字很「硬」,想起閻連科剛出版的舊故事【堅硬如水】,都是同一個內地腔調;而2007年發行的【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卻處處感到「溫」,句子間只見他對社會道德人文歷史種種關懷,也有漂泊遊子的慨慨,不見掘強。
無論那一個時期的王丹,他的文章也一樣是水準之作。
在書中,有抒情的散文,有像日誌的短文,也有對美國的人文文化及政治觀察感想。像一位博學的舊相識,跟你娓娓分享他的想法和生活,從中,獲益不少。
是的,1989那年,我們已認識他。

不得不說,掀到書的191頁,文章題目「歷史教育與愛國主義」中,王丹就寫了這麼一句:

「在華盛頓的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有一座未名戰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s〕,裡面安葬著成百上千個在戰爭中死去的沒沒無聞的士兵。他們並非知名人物,但是仍然被當作英雄安葬在此,供後人紀念。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把歷史還原到普通的個人,把個人的榮譽感與國家的命運結連在一起,比起只是紀念精英和偉人來更打動人心。」

讀到這一段,連想到像回應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提及菊花台及在國共戰爭中無辜死去的平民百姓,和那些無辜被抓去上戰場丟了命曝屍無人理的百姓〔當然王丹的作品先面世〕。也連想到今個月初這個國度的國慶活動中出現的「造神」奇景。

真叫人唏噓。

看書時,有個不知是好是壞的小習慣,乃是看到一些個人覺得有意思的文句便會在書頁作眉批,評語不多,主要倒是寫下點點個人感想,更多時候,是為了一些作者提出的事和人名而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再寫上書頁作備註。這個嘛,重點還是視乎手中的書是自己的還是圖書館借來的公家書吧!不過我儘管只愛買書,不愛借書,可是有時只要發現書頁被人寫了字,也感到不安心疼。如此矛盾的思想和行為,不知其他惜書者有沒有類似的想法。我指的不知是好是壞,就是這個原因。

就這本【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中,他曾提及去The Getty Center 欣賞為 Weegee 搞的,名為「Scene of the Crime」之相展。在文中他提及一幅叫「Their First Murder」的黑白照。為了這幀相片,於是上網搜尋相關訊息及圖片。看了相片,再重新把那段文章,把他所描述的和抒發的感受再讀一次,因為看了相,感受截然不同。這樣延伸閱讀,也是一種因互聯絡普及才額外獲得的閱讀樂趣吧。想想以前在電腦仍未普及的年代,如果要有「大江當去浪濤盡」同樣之慨,分分鐘也要移山涉水去到赤壁睹物懷古吧。可惜,有些真實,錯過了就不再一樣,蘇軾眼見的赤壁永遠和三國時的赤壁不一樣。幸好,在次,他在書中說的,是一幀幀相片。相片把那個時間那個地方那些表情永遠地凝固起來。

當然,若以純粹消磨時間的態度,看完了書就闔上扔在一邊,於我來說,也一樣沒意思。當然,若那本書本身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們消遣之用,就另作別論囉。
延伸.參考:
關於Getty
關於那幀名為「Their First Murder」的相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