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遇羅克《出身論》.三
續。好果前兩篇都有睇,我畀個服你。
在吳教授的訪問中聽他提及1966年遇羅克的《出身論》大字報,耿耿於懷,不過在孤高度搵卻是殘體網頁〔唔想click入去〕,或是要下載〔更加唔想〕,於是轉而求面書大神。託面書中朋友界別廣闊,有位作家朋友找了原文給我看。
為此,想用正體好好的把原文寫一次。
※
《出身論》
遇羅克.1966
續…
二.
2/ 出身和表現關係甚小
於是,公允派的同志不談成份了。他們說:『我們看出身,也看表現〔即政治表現〕…』
這是「出身即成份論」的翻版。兩相比較,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沒多大分別。
出身是死的,表現是活的,用死標準和活標準同時衡量一個人,能得出同一個結論嗎?我們在本文第一個問題已經分析過:出身是家庭影響的一個因素,家庭影響是表現的一個因素,而且是一個次要的因素,社會影響才是表現的主要因素。因此,出身和表現根本沒有同一性。究竟一個人所受影響是好是壞,只能從實踐中檢驗。這裡所說的實踐,就是一個人的政治表現。表現好的,影響就好;表現不好的,影響就不好。這和出身毫無牽涉連。
退一步說,我們非要既看出身,又看表現不可,那麼請問:出身不好,表現好,是不是可以抹煞人家的成績?出身好,表現不好,是不是可以掩飾人家的缺點?出身不好,表現不好,是不是要罪加一等?出身好,表現好,是不是要誇大優點?難道這樣仍是有道理的嗎?
「既看出身,也看表現」,實際上不免要滑到「只看出身,不看表現」的泥坑裡去。出身多麼容易看,一翻檔案,就完事大吉了。或者在街上一見面問對方:『你是什麼出身?』便了解一切。真是又簡單又省事。要看表現是何等麻煩,特別是對那些莫名其妙的懷疑派來說,絕不相信你平時的表現,也不相信你大風大浪的表現,既懷疑你過去的表現,也懷疑你現在的表現,並準備懷疑你將來的表現,直懷疑你個死而後已,才給你蓋棺論定。終於連他們也懷疑膩了。如看出身,兩秒鐘能解決大問題。再說,表現這種東西,對於某些人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準繩。愛奉承的人,認為拍馬屁是最好的表現;愛虛偽的人,認為客套是最好的表現;愛錯誤路線的人,認為出身不好的青年終日超經驗的懺悔是最好的表現。哪裡比得上出身?只需「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老子平常兒騎墻」三句話就解決問題了。
看不看毛主席怎樣教導我們吧,毛主席說:『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後分界,看其是否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我們在這裡提出了一個標準,我認為是唯一的標準。「這唯一的標準是出身嗎?」
毛主席提出的革命接班人的五項條件,有出身這一條嗎?
十六條中的第五條是堅決執行黨的階級路線,談到要依靠什麼人,團結什麼人,反對什麼人,有出身這個根據嗎?
革命左派的三個標準,有出身這個標準嗎?沒有!完全沒有!出身好壞與否與本人革命與否又有什麼關係?即使出身示好,一樣可以是革命左派,可以是無產階級事業的接班人,可以是革命的依靠對象。在表現面前,所有的青年都是平等的。出身不好的青年不需要人家恩賜的團結,不能夠只做人家的外團。誰是中堅?娘胎裡決定不了。任何通過個人努力所達不到的權利,我們一概不承認。革命最堅決的人,就是那些表現最優秀的人。誰也不能說王杰的光輝程度就不及雷鋒。
談到怎樣看表現,想到古化思想家的一則寓言。他說千里馬常有,但認識千里馬的伯樂不常有。一般人相馬,總是根據母馬、外形、產地、價錢來判斷馬的好壞,偏忘記了讓馬跑一跑,試一試,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這樣就分不出哪一匹馬是千里馬。今天有的人不正是這樣嗎?他們只是著眼於出身啦,社會關係啦,這些死材料,恰恰忘了真正可以做為根據的表現。久而久之,不但糟踏〔蹋?〕了千里馬,就連普通耿也要變成「狗崽子」了。
我們必須要擺對出身和表現的位置。衡量一個青年是否革命,出身不是標準,只有表現才是唯一的標準。你們真的認為出身好表現就好,盡可以表現上超過出身不好的同志?只有表現糟糕的人才扯起卞身這面大旗當虎皮,拿老子當商標,要人賣賬〔帳?〕。我們說,你表現不好,比如:頑固堅持反動路線,不學不用毛主席著作等等,就是出身於紅五類中的前三類〔革幹、革軍、革烈〕,也一點沒有用處。
出身、社會關係這些東西只能算是參考。只要把一個青年的政治表現了解清楚了,它們就連參考價值也沒有了。
待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