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0

抄.遇羅克《出身論》.一

早前在吳教授的訪問中聽他提及1966年遇羅克的《出身論》大字報,耿耿於懷,不過在孤高度搵卻是殘體網頁〔唔想click入去〕,或是要下載〔更加唔想〕,於是轉而求面書大神。託面書中朋友界別廣闊,有位作家朋友找了原文給我看。

為此,想用正體中文好好的把原文抄一次。



《出身論》

遇羅克.1966


家庭出身問題是長期以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個問題牽涉面很廣。如果說地富反壞右分子佔全國人口的5%,那麼他們的子女及其他近親就要比這個數字多好幾倍。〔還不算資本家、歷史不清白分子、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更沒有算上職員、富裕中農、中農階級的子女〕。不難設想,非紅五類出身的青年是一個怎樣龐大的數字。由於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解放前只有二百多萬產業工人,所以真正出身於血統無產階級家庭的並不多。這一大批出身不好的青年一般不能參軍,不能做機要工作。因此,具體到個別單位,他們〔非紅五類〕就佔了絕對優勢。


由於形「左」實右反動路線的影響,他們往往享受不到同等政治待遇。特別是所謂黑七類出身的青年,即「狗崽子」,已經成了准專政對象,他們是先天的「罪人」。在它的影響下,出身幾乎決定了一切。出身不好不但低人一等,甚至被剝奪了背叛自己的家庭、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參加紅衛兵的權利。這一時期,有多少無辜青年,死於非命,溺死於唯出生論的深淵次中,面對這樣嚴重的問題,任何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人,不能不正視,不能不研究。而那些貌似冷靜和全面的折衷主義觀點,實際上是冷酷和虛偽。我們不能不予以揭露、批判,起而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下面我們就從毛主席著作和社會實踐中尋找答案,分三個問題闡述我們的觀點。


一.社會影響和家庭影響問題


先從一幅流毒極廣的對聯談起。


『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基本如此。』


辯論這幅對聯的過程,就是對出身不好的青年侮辱的過程。因為這樣辯論的最好結果,也無非他們不算是個混蛋而已。初期敢於正面反駁它的很少見。即使有,也常常是羞羞答答的。其實這幅對聯的上半聯是爪封建社會的山大王竇爾敦那裡借來的。難道批判竇爾敦還需要多少勇氣嗎?還有人說這幅對聯起過好作用。是嗎?毛主席說,任何真理都是符合於人民利益的,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於人民利益的。它起沒起過好作用,要看它是否是真理,是否符合毛澤東思想。


這幅對聯不是真理,是絕對的錯誤。


它的錯誤在於:認為家庭影響超過了社會影響,看不到社會影響的決定性作用。說穿了,它只承認老子的影響,認為老子超過一切。


實踐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家庭影響,家庭影響服從社會影響。


從孩子一出世就受到了兩種影響。稍一懂事就步入學校大門,老師的話比家長的話更有權威性,集體受教育比單獨受教育共鳴性更強,在校時間比在家時間更長,黨的雨露和毛澤東思想的陽光滋潤著這棵迎生的幼芽,社會影響便成了主流。


朋友的琢磨、領導的教導、報紙、書籍、文字、藝術的宣傳、習俗的薰染、工作的陶冶等等,都會給一個人以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統稱社會影響,這都是家庭影響無法抗衡的。


即使是家庭影響,也是社會影響的一部份。一個人家庭影響的好壞,不能機械地以老子如何而定。英雄的老子,反動的媽媽,影響未必是好的。父母都是英雄,子女卻流於放任,有時更糟糕。父母思想好,教育方法如果簡單生硬,效果也會適得其反。同樣,老子不好,家庭影響未必一定不好,列寧就是例證。總之,一個人的家庭影響是好是壞,是不能機械地以出身判定的,出身只是家庭影響的參考。


總的來說,我們的社會影響是好的。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制度是無比優越的;我們的黨是一貫突出政治的,是最重視年輕一代成長的;我們絕大多數人民是熱愛新社會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階級鬥爭的複雜性和尖銳性,不能忽視我們還處在資產階級汪洋大海之中。我們的文化教育制度正待徹底改革。有時社會影響又不是全好的。無論是什麼出身的青年,如果接受社會上的壞影響,一般總要服從這種壞影響,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引導得法,他很快就會拋掉舊東西,回到正確的立場上來。所以,故意讓青年背上歷史包袱,故意讓青年背上家庭包袱,同屬於一種錯誤路線,二者都是殘酷的。由於社會影響是無比強大的,但又不見得全是好的,所以不管是什麼出身的青年放棄思想改造,都是錯誤的。對於改造思想來說,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凡青年並沒有任何優越性。


家庭影響也罷,社會影響也罷,這都是外因。過多地強調影響,就是不承認主觀能動性的機械論表現。人是能夠選擇自己的前進方向的。這是因為真理總是更強大,更有號召力。你真的相信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無比正確的嗎?你真的相信毛澤東思想是戰無不勝的思想武器嗎?你真的承認內因起決定作用嗎?那麼,你就不應該認為老子的影響比甚麼都強大。否則,只能表明你的思想混亂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了。


待續



好累贅的文字。
之前打的,不過一直存在草稿度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