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珍寶展
前幾天(2001年12月中旬),特別去到會展新翼,參觀了『西藏珍寶展』。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哩!因為據報紙介紹,是次展出之寶物文物,有部分是不會陳列在當地的文物館,所以,縱使花幾千元去到西藏一趟,也不會有緣見到。為了這個原因,為了多了解西藏這個神秘的天上人間,我抽了半天時間跑去會展看看。
雖然是星期四的下午,可是參觀的人卻出奇地多,有老有少,更有老師帶著一班中學生看展覽,一邊看著這批一級國寶,一邊有專人介紹箇中之珍貴處,真好。看著這麼多參觀者,其實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看這個展覽呢?是虔誠的密宗信徒?是單純為了看國寶?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踏進展覽會場,就被那莊嚴的氣氛和濃厚的藏族佈置嚇了一跳。果真如報紙所報導般此展覽是與別不同哩。整個會場採用赤紅色調,是布達拉宮紅宮的深紅色,也是在喇嘛或藏人身上常披上的暖紅。會場入口的左邊放了一列轉經輪,讓參觀者轉經唸經。右側則放了一座矗立在拉薩紅山上的布達拉宮的模型,氣勢磅礡。最特別的,是會場一直播放著經文,同一音調的經文,聽來聽去也聽不明白,想來,這是不是梵文的六字真言呢?整體安排上,平添了一份異地情調的感覺。不知是否因為大部份文物也要一個特定的溫度放置呢?才進會場,便覺十分乾燥焗促。不知道西藏博物館也是不是這樣安排呢?
是次展出的珍品很多,有各式各樣的骨董、刺繡、畫像、鎏金佛像、印章。有些年代也非常久遠,有自公元八世紀的、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很多也被好好地保存下來,尤其是當中的元朝大德年間頒發的聖旨和公元八世紀之珍寶《貝葉經》。所有寶物,真是令我眼界大開,嘆為觀止。且讓我挑幾樣寶物說說吧。
首先,沿著通道兩旁掛了一幅幅的唐卡,有分治時期的作品《佛陀及二弟子像》、元代的《金剛亥母像》、明代的《大威德怖畏金剛像》、《多吉丹佛塔》、清代的《無量光佛》、《上師供奉》、《金剛手千佛像》、《無量壽佛》、《香巴拉國王》、《宗喀巴傳》、《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吉祥天母像》、《須彌山圖》、《藏民族起源圖》、《扎堅正羅漢像》、《人體骨骼分佈圖》、《藏醫保健學》、《大威德金剛像》、《藥王像》、《忿怒不動明王像》等等。
唐卡是什麼?唐卡是藏語,漢意為卷軸畫。這批唐卡又分幾種:有畫唐卡、刺繡唐卡、紙畫唐卡、貼花唐卡。繪、繡、貼在絲綢、絹布及布面上。最大的唐卡便是藏曆七月雪頓節在展佛崖所展開的彩緞釋迦牟尼佛像。這個展覽所展出的唐卡雖沒有這麼大型,但也十分珍貴。如清代的《大威德金剛像》就是採用貼花這種手工造成,是當中一幅非常巧奪天工的工藝品。這幅高202厘米,寬146厘米的布,作畫者把一幅幅不同顏色花紋的布料剪裁成一片片,再拼湊一起,一塊塊縫在這塊布上,製成整幅唐卡。當中,造畫者更在每一塊小布片裡填了一些布絮或棉絮的東西,來令每一片布塊略微隆起,使整幅畫像添上層次感和立體感。由此可見,造此畫的工序是非常非常之繁複。造畫者的無比的毅力和超凡的手藝,不言而喻。
通道中間,放了一列的玻璃櫃,櫃裡各朝代時期的印章,有元代的《灌頂國師之印》、明代的《朵兒只唱圖記》、《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呾喇達賴喇嘛之寶》金印、《敕封班臣額爾德尼之印》等等。
除了印章和唐卡外,還有元代和清代時期的聖旨和明代的誥書。誥書和聖旨得到很妥善的保管,完完整整,真是非常珍貴。
鎏金銅佛像也是這個展覽的展品之一組。有公元八世紀的作品《釋迦牟尼像》、明代期的《財神像》、《金剛持像》和《觀音立像》、清代期的《釋迦牟尼像》、《空行母像》、《密集金剛像》、《綠度母像》、《白度母像》、《大白傘蓋佛母像》、《大威德金剛像》、《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和《強巴佛像》。
當中,公元八世紀之作品《釋迦牟尼像》和清代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最特別。
這尊高63厘米的鎏金銅像,穿上一件特別的袈裟。傳說作這佛像的工匠,看著這釋迦牟尼莊嚴的法相,竟不能製作下去。於是他在像前放了一盆水,憑水中反映而完成整座佛像。由於水在漣漪,故釋迦牟尼像的袈裟便雕刻成一圈圈的水紋水波形狀。
而高78厘米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法相慈祥莊嚴,左右兩邊有展開成圓環狀的一千隻掌心有眼的手,確是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由於這一尊千手觀音像左右兩邊一共裝上五百對手,重量也相應增加,要怎樣固定這尊佛像,令這尊佛像不會倒下或傾斜呢?這就是奧妙之處。
看西藏真寶,又怎少了經文呢?這裡,就展出了兩組極之珍貴的經文。一是《婆羅門行經》,另一是《吉祥無量壽佛好事經部》。
《婆羅門行經》是公元八世紀的作品。由於當時的喇嘛把經文寫在貝達拉樹葉上,因而有《貝葉經》這個世人所熟悉的名字。可是,這種貝達拉樹現已找不到了。而因為保存問題,據一本寫西藏風情的書本記載,現在西藏區只有少數喇嘛寺院藏有非常少量的貝葉經,所以更彌足珍貴。以前曾聽過《貝葉經》的名字,一直以為這是某一經文的名稱,今回終於弄明白是什麼了。
而明代的《吉祥無量壽佛好事經部》也是非常珍貴的藏品。它是一部用金汁抄成的經文。金汁,是把金加上一些複雜的工序變成金汁,再把一篇篇的經文謄抄。而這套一共二百七十三頁的經文,每一頁也繪上不同的佛像。把經文疊在一起,經文的四邊均繪上圖畫佛像。而整套經文,是夾在兩片象牙之中,如果用一個容易理解的形容,就像一份厚厚的三明治。
傳記、鎏金佛像、唐卡、印章、經文之外,這個展覽還展出很多清代的骨董。以下,我挑了幾樣特別的骨董來說。
《五彩人物故事圖棒槌瓶》。這不是一只瓶而已,而是一對高四十多厘米的瓶子。叫它們棒槌瓶是因為這對瓶子的形狀仿如舊時人們用來洗滌衣物的棒槌,故得名。這對瓶子特別之處是瓶上所繪的圖畫是一模一樣的,不過是相反的一樣,如鏡子的倒影般,如把一片菲林底片反轉看般。因為整對瓶子毫無損傷,故是一件非常難得的珍品。
《象牙雕佛本生故事》是本人最欣賞最讚不絕口的珍品。在一百七十四厘米長的象牙上,雕了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雖然象牙上每一個人物的體積比一只尾指還要短細,有些更不到五厘米,可是各人物的塑像皆細緻非常,形態也十分傳神。可真是一件巧奪天工的製品。
《虎皮三彩多穆壺》並不是用虎皮作成,而是用三種顏色混在一起,整個壺如一個時代感十足的迷彩壺哩。
《嘎鳥》,漢意為『匣』。這是一串穿在頸項上或頭頂上的飾物。用珍珠、瑪瑙、天珠、珊瑚、松耳石、黃金串成。
《脛骨號》單看名字便知道是用脛骨作成的樂器。據記載,以前的婦女若難產而死,其家人會把這不幸人的脛骨給與寺廟,包上金,製成號角,作用為助死者超脫云云。看著這對脛骨號,想到這兩個不幸的人,有點不寒而慄。
《顱內供器》像脛骨號一樣,是用人的骨骼造成。不過這個供器是用人的頭顱骨所造。
《天仗》是一枝鐵質鎏金的杖。杖的頂端除了有鈴杵外,還有小孩,成人和骷髏三個人頭像。
《金剛橛》木質的橛。一套共十枝,有僻邪之用。據說,現存一整套已是非常稀有。
《佛龕》是供奉佛像的龕。在宗教氣氛濃郁的西藏,各家各寺廟皆有這樣的佛龕。曾在電視播出的旅遊特輯中,便見過一個藏民家中,有一座用木雕成的大佛龕。用木或像是次展覽的一座大型金製佛龕,是要視乎供奉者的財力。
除了以上外,還有《尸陀林主面具及服飾》、《跳神服飾》、《曼陀羅》(壇城)、《外科器械》、《長號及支架》、《茶壺》、《多穆壺》(用象牙作外殼)、《鏨花長壽紋碗蓋及盞托》、《鏤雕馬鞍》、《珍珠冠》、《粉彩八寶紋賁巴壺》、《青花纏枝蓮紋觚》及《翡翠白玉碗》等等。
整個展覽,讓我看得最多的是骷髏骨。在畫中,唐卡中、鎏金佛像中、骨董中,皆會見到人的頭顱。像《空行母像》,這尊佛像的項鍊是一個又一個骷髏串成,佛像的冠和法杖,也有骷髏裝飾。
藏族人,大概是整個地球上最參透生死的民族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