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09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用了一個星期,將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看完。實在沒法子一口氣看,書的內容太沉重。看畢每個章節,都需要停一停,整理,平伏心情。早幾個月前中文大學出版社出了一套十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因為太貴太厚兼擔心即使買下看不了幾頁就悶到嘔泡最終擱在一邊,逡巡,最後都沒有入貨。想想,相比兩書,我認為龍應台這本不分黨派,只專注和關懷這片土地的平民當年怎樣被迫捲進一場接一場的戰亂盪的真實事件記述而成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更值得看。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縱使只得十多萬字,但當中由倖存者身受目歷的戰爭殘酷場面,龍應台走遍世界各地搜集的數據,死傷數字,地方面貌,一字一淚,怵目驚心。無論誰個,也沒法在鋪天蓋地的洪流中全身而退。在戰爭中,百姓的性命完全跟獵場中的畜牲沒分別,被挾持以肉身抵擋敵方的炮火,被挾持運軍備,殺人被殺,一切身不由己。這不是他們的「命」!在大堆大堆史料,大堆大堆傷亡數字,一個又一個倖存者的記述裡,流露是作者沁骨切膚的痛。龍應台記下的,是從前教科書不會告訴我們的事實,也是可預見未來都不會在教科書讀到的事實。因為,這些事實,早已被當權者從其選擇「合規格」的正史中刻意剝離和淡忘,只要當事人悉數死去,任何不可提的血案衝突甚至戰爭就順其所願從歷史中永久消失。就好像現今資訊流動發達,內地學子從未從學校中或政府喉舌中聽過「8964」一樣。

國慶,有什麼值得慶祝?
下星期是國慶60年。慶祝什麼?國家好才值得慶;國家不好,贈什麼慶?你覺得這個地方這個封閉卻扮開放的政權,值得搖旗慶祝?你覺得這個只打壓為豆腐渣工程上訪求真相求公理的政府,值得你為其慶祝?你覺得這個曲都說成直,瞪大眼以謊言蓋謊言越說越荒謬,處處欺瞞百姓的政府值得你維護,值得你為其吶喊叫好?
就幾天前看新聞轉播這個政府慶祝60年的其中一個「重頭戲」,竟然是閱兵軍檢!新型號的炮彈、戰車、鎗炮、導彈一批批依次駛到天安門。。既向國民,也向國外炫耀軍力。這個以尊軍力為主的政權,這個熱愛軍備的國家。。叫人冷汗直冒。
心中的訝異,心中的不屑,想來有不少人也有同樣的感慨。星期天看生果日報梁文道的專欄,看到梁文道寫的,心頭猛烈一震。專欄第一句就提出他的疑問:
『國慶為什麼要閱兵呢?』 ~ 題目:告別革命,死者復歸

「國慶」臨近,怪事盡出,真叫人心灰意冷。
井岡山是中共的搖籃,那地方為了政府慶祝國慶,拍了一齣宣揚中共事跡,歌頌功德的片子。有份參與演出的當地居民為此都感到無上光榮,光烈祖宗。
香港這裡呢?竟然有學校教學生吹紅色革命歌!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東方紅》?稚子無知,那些教師是抱著什麼的心態什麼角度去告訴學子這些歌曲背後的歷史事件?那些教師,本身是受什麼教育?在什麼的政治環境下長大?他們的父母,又以什麼的位置和角度去說清那段歷史?最重要是,他們在承傳,在薰陶下一代成為怎樣的人?真令人擔心。

心底裡覺得有問題,但仍「和諧」地配合國慶的。。
心底裡壓根兒不覺有問題,興奮期待這個國慶的。。
一同沉醉現刻「世界大國」的虛榮,不追究舊事的。
過去已過去,不必處處抽秤國家,抽秤政府,反主張大家刀口一致應朝外的。。
患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當年明明受過苦,現在反過來支持黨維護黨的。。
一心一意為了個人利益而配合黨大方向,處處找機會吹噓歌頌黨的。。

你,懷著什麼的心情看待 / 慶祝這個國慶?

還是,在人叢中,冷眼看著揮動國旗的市民,忍不住低聲嘆息?



坦白講,對於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清末道光開始,已是仍在中學生時代的我最討厭也最怕讀的歷史。然後鴉片戰爭,百日維新,八國聯軍,辛亥革命,軍閥割據,國共混戰,抗日,再接國共又再開戰爭地盤互劈,然後國民黨敗走台灣。。然後,共黨又搞什麼大躍進,三反五反,發生大饑荒,十年文革;台灣那邊也不見得光明,一班應該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竟在議事堂內一言不合就像街童一樣追逐扭打,揮拳扯髮,甚至隨手執起什麼就朝人家的頭「車」落去,不分男女互相毆辱。。
這一邊的人愛在眾目睽睽下打架,那一邊的人愛暗地裡做手腳,整死肅清敵對者。。
人性的醜惡和瘋狂,這個民族這個地方呈現得淋漓盡致。
既痛心,又痛恨。
於是,我悲,英國明明欺人太甚,林則徐當年為何不以一個踏實的,理智的,循序漸進的方法解決境內鴉片問題,而衝動地禁煙銷煙,挑釁他國終引發鴉片戰爭。好心做壞事,林則徐的輕率,卻被捧為民族英雄,一來匪夷所思,二來對於國人的思考方式,也叫人擔憂。
於是,我悲,為了民族和諧,國家穩定,這個政府容許地方積極打壓異見人士,迫害各地上訪民眾,限制自由來粉飾太平,以武力和權力淡化一切民族衝突。

「民族意識」究竟是什麼?這片黃地土上,當權政府希望你時時刻刻緊記及遵行的「民族意識」又是什麼的一回事?看中國近百年的變化,「民族意識」根本就禍事的肇因,屬當權或爭權者的政治籌碼,是挑起平民盲目起動的催命符。只要當權者興之所至,隨手揮動這支閃亮亮的旗旛,隨口吶喊出一串人民所期待發生的事,那麼人民便不理背後真正動機就予以押命追隨支持。這樣功能性多過理性的「民族意識」,配合幾千年歷史積受的苦難,再摻合集幾千年功力練成隱惡揚善入骨入血的基因,「民族意識」早就扭曲,不再是單純的意識。
藉錯誤的方法蠱惑人心,以暴力維繫社會和平安定,是十分可怖和可悲。



看書,總有疑問,總有感想。

一。龍應台在書中提及國軍退走台灣,無家可歸的軍人平民一時湧到,混亂,污穢不堪,一個個像乞丐似的,把台灣居民嚇傻,也記述有人直指日治時期台灣也從沒有這糟糕。。看到這章節,我想起龍應台廿多年前在《野火集》裡令她生氣的台灣人,是不是就是這些從內地走難過來的人?那麼,她童年眼中的台灣,又是怎模樣?從此事回想當年,多了一份感慨嗎?
二。這片土地戰爭不斷,國破家亡,山河變色,戰爭和饑荒遍地的時代。。明明在沉重的歲月中過飄零無依的生活,明明大家都在肅殺的無間地獄掙扎求存,百姓們仍不停生兒育女,把孩子帶到這個血腥的赤色大地上,對我來說,真箇匪夷所思。究竟,那一代人,是抱著什麼想法在自己受苦愛難下仍會生完一個又一個?莫非,性愛的快樂真的可以扭轉世界,把世界變得美好?即使余華在《活著》講過,可我這現實的一輩實無法諒解明白那一輩的想法。
三。我體會到,龍應台的所說「慈悲」。



龍應台一直把父母當成行道樹,可我自小就好奇祖輩的事。只不過,當故事來聽。。

死了四十五年對我來說他只不過是一幀相片的外公,祖籍潮洲潮陽。如果轉述者〔阿公死的時候阿媽只得十歲咋!〕的無記錯,外公生前也無講錯無記錯的話,他生於光緒22年,即1896年。1896年,百日維新八國聯軍瀛台泣血事件一切一切仍未發生的年代!家鄉無食,他十多歲便跟隨叔叔來港尋生計。推理可知家鄉已沒有任何可投靠相攜的親人。日治時期,他當過仵作,負責埋屍。重光後,就在柯士甸道德信學校當校工直至病歿。未娶外婆前有一名叫「Rose」的戀人。還有,據阿媽講,阿公好叻,常常帶佢周圍去玩去探朋友探阿叔,又識中醫術,最厲害係他識講英文!
至於媽媽口中的阿叔,來港後住在大埔松仔園至大學站附近,開了個農場。。

至於外婆。她祖家在中山,庶出,是么女。父親是生意人,開棺木店,米店。當時來說,家境十分不錯。大戶人家,連家中一隅也安放兩副昂貴棺木以作擺設。她還好記得見過父親把很多錢存在罈中,再把一罈罈滿滿的錢分別藏在牆中埋在廳的地下〔如此明目張膽應該係傻〕。因為過了適婚年紀仍未嫁出,才被遠嫁來到香港。嫁妝是24顆珍珠。由於外婆講過曾要做家務,連擔水也做過,我跟阿媽根據已知兼僅有的資料推理,認為太公〔係咪叫太公〕死後,子孫掘了錢,分了家,庶出的她自然被排擠,最後山長水遠輾轉踢 / 嫁到香港。

而阿爸,因為他自已竟然記不起自己身世,所以無從著手。

至於我,係,係我,我記得前世的那個我,是怎樣死。。

沒有留言: